霜降節氣你必須知道的文化、養生知識
發布時間:
2021-10-23 17:20
霜降是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对铝钇呤蚣狻逢P于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干燥,氣溫漸漸轉冷。霜降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天氣漸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霜降后,晝夜溫差更大,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秋燥明顯。霜降過后,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
一候豺乃祭獸:指的是豺狼在霜降節氣到了之后,就會開始捕獲獵物了,但是和平時捕獵不一樣,它會把最先捕獲的獵物來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
二候草木黃落:俗話說“霜降殺百草”,霜降節氣以后,已經是深秋了,這個期間的氣溫已經很低了,而到了秋末了樹葉枯黃凋落,而百草也會失去生機,慢慢變枯萎了
三候蜇蟲咸俯:蜂蝶不見了蹤跡,蜇蟲也不發聲了,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季作準備,期待著來年的新生。
霜降賞菊: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食補: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后“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
霜降食柿:在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
霜降之時,在五行中屬土,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系上此時與長夏同屬土,所以應以淡補為原則。
飲食相關:秋末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蘋果、橄欖、白果和洋蔥、芥菜、蘿卜等食物,練呬"嘶"音字功等這些都有助于我們預防呼吸道疾病。
天氣相關:天氣逐漸變冷,身體局部保暖不當或人體為適應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陳代謝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發病隨之增多,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